投資界獲悉,備受關注的前OpenAI研究與安全副總裁翁荔(Lilian Weng)近日宣布,她正式加入硅谷早期投資機構Fellows Fund的Fellow團隊,擔任Distinguished Fellow,開啟新一段征程。
翁荔,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,但AI界并不陌生。她在西安長大,高中數學學霸,高考后進入北京大學,后來赴美留學拿到博士學位。早年加入OpenAI,從元老級員工一路走來掌管安全團隊,成為職位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之一。
談及翁荔的加入,Fellows Fund創始合伙人Alex Ren向投資界表示:“非常榮幸Lilian Weng加入Fellows Fund擔任杰出研究員一職。她在人工智能安全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和富有遠見的領導能力,與Fellows Fund連接人工智能研究、創業和投資的使命高度契合。”
這正是創投行業深遠一幕:扎根產業多年,他們轉身投資追尋另一片星辰大海。
翁荔是誰?
北大校友,掌管OpenAI安全
資料顯示,翁荔在陜西西安長大,高中就讀于著名的西北工業大學附中。她曾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,拿到了陜西省一等獎。
2005年,翁荔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,就讀于信息系統與計算機科學專業。數年后,她前往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。
2017年前后,尚未聲名鵲起的OpenAI充滿著技術烏托邦氣質。身為理想主義者的翁荔深受感召,隨后以研究科學家的身份加入OpenAI。
一開始,她聚焦機器人技術,領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——訓練機械手解決魔方問題,為復雜機器人任務的算法訓練奠定了堅實基礎。隨著OpenAI戰略轉向大型語言模型(LLMs),翁荔發揮關鍵作用,不僅推動模型開發,還在安全領域創立并領導應用AI研究團隊,主導了API微調、嵌入工具、內容審核及應用安全框架等關鍵系統的開發,顯著提升了OpenAI API的性能、實用性與安全性。
GPT-4發布后,她帶領超8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,統一OpenAI安全工作,推動對抗魯棒性、安全評估及部署基礎設施的發展,構建了全面的AI安全體系,她主導開發的o1-preview模型,在保持實用性的同時,有效抵御對抗性攻擊,為AI安全樹立了新標桿。
外界印象深刻的是上個月,翁荔回國現身今年Bilibili超級科學晚活動,發表了《AI安全與“培養”之道》演講,深入淺出地介紹了AI安全問題,在圈內引發轟動。
隨后沒多久,翁荔結束了她在OpenAI長達近7年的職業生涯,宣布離職。她表示,“OpenAI正沿著火箭般的軌跡前進,這是我成長為科學家和領導者的地方,我將永遠珍惜這一段時光。我也準備好重新出發,探索一些新的領域。”
她開始做VC了
梳理下來,翁荔此前更多以研究者形象出現,這源于她撰寫了多篇行業深度分析文章,包括大模型外在幻覺、黑客攻擊等方面,在業內流傳甚廣。
讓她一戰成名的是《LLM Powered Autonomous Agents》一文,系統總結了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智能體研究現狀,成為AI Agent領域的入門必讀,幫助眾多研究者理解AI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方向。最著名的智能體(Agent)公式也由她提出,即:Agent=大模型+記憶+主動規劃+工具使用,為AI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。
翁荔在一次采訪中表示,研究動力源于相信學習的力量。而學東西最好的辦法是確保能對別人講對、講清楚,撰寫文章是很好沉淀學習筆記的過程。
如今,她開啟AI新征程。投資界獲悉,硅谷知名投資機構Fellows Fund宣布,翁荔現已加入Fellows Fund,擔任杰出研究員(Distinguished Fellow)。
資料顯示,Fellows Fund成立于2021年,是一家總部位于硅谷的早期風險投資公司,專注于AI、具身智能等領域,已成功投資并扶持30余家AI初創企業,當中核心成員以華裔科學家為主。創始合伙人Alex Ren本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,碩士就讀于中國科學院,曾親自下場成立多個AI公司,創立Fellows Fund旨在連接AI研究、創業與投資。
Fellows Fund另一合伙人毛建昌來自浙江,1979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,后獲得密歇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。1994年,毛建昌的職業生涯從IBM研究員開始,后陸續在雅虎、微軟、谷歌等公司擔任副總裁職位。
另外,Fellows Fund的核心成員還包括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及工程院院士、Zoom CTO黃學東,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鄧力,杜比實驗室副總裁華剛,杜克大學陳怡然教授,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宋曉東教授,卡耐基梅隆大學邢波教授,Waymo VP Dragomir Angovlov和前高盛行政總監Charles Elkan等AI領域權威人士。目前已囊括25位在AI基礎研究、基礎設施及應用領域造詣深厚的全球頂尖專家。
翁荔對自己作為投資人的新角色充滿期待,表示“Fellows Fund的使命和愿景非常吸引我。我很榮幸能加入其中為新生代的AI創始人提供支持。”
從產業中來
他們紛紛做起投資
放眼望去,他們不約而同地做起了投資。
最新一幕出現在上月底。生命科學基金和創新孵化平臺Flagship Pioneering宣布,黃瑋明擔任CEO合伙人(CEO-Partner),以及Flagship孵化的生物技術公司Metaphore的首席執行官。
黃瑋明,一個在種族隔離時代南非長大的亞洲女孩,經歷種種挑戰,逆襲成為一名醫藥女王——在全球最大藥企之一的輝瑞工作了近27年。此前擔任輝瑞公司首席商務官兼輝瑞全球生物制藥商業集團總裁,管理著一支2.6萬名員工的團隊。
告別輝瑞后,黃瑋明投身VC,繼續在生命科學領域里繼續乘風破浪。
我們將目光投向國內,印象深刻的當數逍遙子張勇。今年3月晨壹投資宣布,原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(逍遙子)加盟晨壹基金,和創始人劉曉丹共同擔任管理合伙人,聚焦并購投資新未來。
顯然,過去多年沉浸在產業中的創新與經驗,將成為逍遙子轉身做投資的有力注腳。正如晨壹投資劉曉丹表示,逍遙子極其豐富的商業管理經驗和卓越的產業運營能力,將大大提升晨壹基金的價值創造能力,發掘并賦能那些引領行業發展的優秀整合者,助力提高行業整合效率。
如此一幕幕,正是年輕新一代的創始人們堅信技術改變世界,他們將事業做到一定高度后,轉身成為VC,去投資他們所相信的未來。
其中邏輯不難理解:他們從0開始在產業中落地生根,跌跌撞撞浮沉多年,直到成為各自領域內的參天大樹。這些是最懂產業的人,擁有著旁人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。對產業變化的敏感性、對企業發展周期的深刻認識,以及為被投項目帶來的附加值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。
風流一代,當步履不停。這似乎是一種獨特傳承,不難看出相同軌跡:從產業中走來,用投資的方式回到產業中去,澆灌與扶持更多創業者,成為漫漫產業變革征途中的一員。
本文來源投資界,作者:王露,原文:https://news.pedaily.cn/202412/543960.shtml